【五四特辑】“三心两意”谱写“五有”新农村篇章——记江海法院团支部书记麦伟健驻村的故事

文章出处:江海区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0-05-08

大家对团支部书记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年轻、活力、创新。村干部则更多的是成熟、沉稳、冷静。看似不能重合的两个角色,江海法院团支部书记麦伟健则完美地把两者的角色结合起来。2019年7月开始,他被区委派至礼乐街道雄光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担任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充分发扬自己年轻、创新、活力的优势,用“三心两意”谱写“五有”雄光村的新篇章。



持“安心”构建“有颜值”的乡村

工作安心是“上档进位”的基础,麦伟健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后抱着为群众办事的心态,“安心”开展工作。他说:“驻村期间,与雄光村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雄光村已成为他的另一个‘家’,他要让‘家’的环境变得更优美,家人生活得更舒适。”

为打造“有颜值”的乡村,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帮助雄光村完成公厕改建、下水道整治工程、部分农田机耕路硬底化工程,发动村民自觉做到“门前三包”,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持“用心”构建“有活力”的乡村

第一书记除了要沉得下去,静得下心,还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身体力行,到基层、到田间地头展开调研,“用心”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今年2月,他在田间鱼塘调研时,发现村中一鱼塘新旧承包户之间出现交接矛盾,经详细了解,原来是因为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和水产滞销,新旧承包户无法正常交接。他立即协调,一方面帮助旧承包户联系本地批发市场收购生鲜水产,另一方面劝导新承包户给予旧承包户足够时间妥善处理好销售。经过劝导,迅速化解了新旧承包户之间的矛盾。

构建“有活力”的新农村,离不开村干部的积极作为。麦伟健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年轻、活力、能干、善于沟通的特点融入工作中来,以热情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感染他人。过往,雄光村集体农田有一段泥土路没有进行硬底化,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并于2019年11月中旬完成硬底化铺设,切实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局面,助力产业振兴。

持“孝心”构建“有乡愁”的乡村

麦伟健说:“群众是父母,我们作为村干部,要有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为村里的老人服务。雄光村内老人不少,因此工作方式方法也要有所调整。过往,自己在法院面对的大多是青年干警。”为尽快认知、熟悉、掌握农村基层的工作方法,麦伟健积极参与村内各项会议,倾听党员干部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将机关工作方式和基层工作特点有机融合。

雄光村地理位置优越,处在礼乐街道中心地带,有不少乡贤经商或旅居海外。为了让雄光村“看得见发展,也留得住乡愁”,麦伟健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如以龙舟比赛及重阳敬老等活动为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培育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麦伟健了解到村里有许多留守老人生活不便,防疫物资缺乏等问题,便多方筹措物资,亲自送到留守老人的手中,让留守老人在寒冬中感受到丝丝温暖。

明确组织委派意图,着力构建“有思想”的乡村

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推进新一轮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第一书记要带着思路下去,要以开拓的视野、崭新的理念为村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驻村期间,麦伟健坚持党建引领,将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通过“三会一课”、第一书记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到位,党建责任落实到位,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以党建促村建,以村建促兴旺。

明确群众目标意向,着力构建“有奔头”的乡村

麦伟健说,村基础农田设施建设、村防盗监控改造、村民活动设施建设等民生头号工程是其作为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驻村期间,麦伟健和村“两委”干部努力为乡村发展谋出路,通过“三旧”改造、征地项目、招商引资、“一村一品”等措施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村庄“有活力”,村民“有奔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