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江海法院知识产权集中管辖一周年 打造侨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文章出处:江海区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3-09-04
在江门,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策源,更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撑。
2022年5月起,江海法院集中管辖江门市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1000万元以下(不含本数)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今年1月起,该法院开始受理江门市一般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自此,江海法院开启了知识产权工作“跨域审判、服务全局”的新篇章。
集中管辖一年来,江海法院围绕中国侨都“Capital of Overseas Chinese”,组建专门合议庭“Collegiate Penal”,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的巡回审判、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的巡回审判“Circuit”,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Cooperation”的“4C”工作,打造具有侨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张泳渝 通讯员 黄妙姿
立足侨都之需,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作为江门市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江海区聚集660家高企,拥有4家国家级和3家省级孵化载体。
在持续孵化、培育和政策支持激励下,众多科创企业飞速成长。江海法院持续拓展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为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江海区人民法院协调联动,主动走进德昌(电机)有限公司、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等10余家辖区头部企业,提供“精准滴灌”式建议指导,以法治之力让企业安心在侨都落户。
走访调研不仅落脚于头部企业,还着眼于特色行业协会:指导水暖卫浴行业协会规范对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扩大水暖卫浴的品牌影响力;调研中医药公司,加强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加大对新会陈皮、杜阮凉瓜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商标保护力度。
当企业看到自身品牌价值后,各行业发生了由“各自为政”到“抱团发展”的转变,知识产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建专门合议庭,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
“网络技术的发达,衍生了商标权侵权、网络不正当竞争等系列新类型的侵权纠纷案件。这些案件在事实查明、法律适用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审判团队的审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海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江海法院组建了两个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前期专注不同类型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实行“专案专审”,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技能”。集中管辖一年来,江海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827件,审结3342件。
对审判团队而言,一份民事调解书的生成并不比一份判决书来得轻松,但却更有温度、更有意义。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著作权尤其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现象严重,该类型案件的批量化诉讼维权现象凸显。”江海法院负责审理著作权案件的法官卢玉瑜说。
以KTV纠纷为例,如何在保护版权和支持商家经营方面找准平衡点?江海法院给出这样的答案:与行业协会就KTV歌曲侵权纠纷案件的维权成本、裁判尺度等问题进行座谈,向上级法院汇报新态势,适当调低判决赔偿标准,强化合理保护。一年以来,涉KTV纠纷案件调撤率达84.42%。
此外,另一审判团队则着眼于对特定主体引发的批量潜在纠纷,通过多元手段避免类似问题再生。例如针对当前酒店因投影设备自带影片播放被告侵权的案件高发的情况,邀请部分酒店负责人到法庭旁听涉及放映权纠纷的案件,提醒酒店公寓行业规范有序经营。
巡回审判常态化运作,减轻当事人诉累
“我们是新会的红木家具公司,我们发现家具外观被侵权,可以在这里立案吗?”
近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正式在高新区(江海区)火炬大厦揭牌投入使用。
为推动巡回审判法庭常态化运作,江海法院将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审判点设于此处,通过派驻专业审判团队进驻,助力打造一个集远程立案、委托调解、远程庭审、巡回审判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区域远程诉讼服务平台。据统计,江海法院先后协助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审查3190件,组织巡回开庭6次,现场接待当事人600人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21次。
常态化运营的巡回审判法庭在诉讼服务方面给群众带来全新体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定期的巡回审判,维权主体涵盖鹤山、开平、新会等地企业,案件涵盖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等类型,更有效减轻当事人异地维权产生的诉讼成本。
司法与行政协同,构建大保护格局
江门市一审知识产权案件不仅系列案多,且案件主体多涉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于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而言,传统的侵权纠纷案件若走诉讼程序,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结案,最后还要面临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高额赔偿金赔付的困境。
为解决这一难题,江海法院探索知识产权诉前调解制度,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设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室”,出台《特邀调解员驻院开展知识产权诉前调解工作的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办案补贴管理细则》等机制,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可优先适用诉前调解的方式处理。
去年10月,10名律师选聘为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充分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以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对涉案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参与调解案件297件,大大提高案件调解效率。
此外,江海法院还加强与行政机关共同建立“管长远”的交流机制,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涌动的时代,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人民法院大有可为!”江海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海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更新理念、创优机制、融合发展,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